近日,笔者在走访玉米产区时,经常听到一些经销商爆料:田间观摩现场测产,这个本该是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最接地气的方式,却被骗子们弄成了忽悠农民的手法,有的观摩会居然“挂羊头卖狗肉”。那么,这些人是咋忽悠的?
最近,黑龙江省龙江县种子经销商禾冠种业经理李小龙就遇到了一件让他愤愤不平却又啼笑皆非的奇葩事:李小龙有一块玉米示范田,因为良种加上良肥,长势极好,岂料被“贼”看中了。前两天,一伙人带着一大帮农民浩浩荡荡赶到现场,煞有介事地在自家示范田指指点点,数分钟后即开车离去。事后,李小龙才得知,原来自家的示范田被临时充当了别人的观摩会现场。观摩的过程非常快,可能是怕露馅儿,拿别人的示范田来扬自己的名儿,其实和骗子没什么两样。
无独有偶。前两天,一位山东农技专家跟笔者爆料,现在某些虚假企业忽悠老百姓的手法也是越来越高明。例如某虚假企业的肥料主打“保水增效”功能,为了让老百姓看到直观的效果就现场做实验。肥料一往水里倒,一下就变成了像果冻一般的胶状体,以示肥料中保水剂的作用强大。
那么这果真是“保水剂”的功劳吗?当然不是,他们用的是一种化学药品:叫增稠剂,倒入水,就能达到上述效果。那他们的肥料中到底有没有保水剂呢?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还有一种功能叫“破土壤板结”,虚假企业又是怎么展示让老百姓信服的呢?还是使用了一种化学药品:叫松土精,也就是所谓的草酸。抓把土,倒草酸,土就能立刻变蓬松了。
田间观摩会真假难辨,蒙在鼓里的农民屡屡上当受骗。走访中,一些经销商对农民参加观摩会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1.一定要让田地的主人现身说法,不能听任企业和经销商一面之词;2.要盘问清楚从种到收的管理全过程,造假者在细节上往往难以自圆其说,一再拷问下难免会露出破绽;3.对走马观花式的田间观摩尤其要提高警惕,一些不良企业和经销商因为担心农民看得太仔细而露出马脚,所以“到此一游”后立即溜之大
吉;4.另外,虚假企业为了增强观摩会说服力,往往请人冒充“XX农业局专家、XX学校教授”现身说法。我们该如何辨别真假专家?一,看证。二,问“专家”所在单位的电话,现场打电话核实。要是连说都说不出来,那“专家”真假就可想而
知了。
“观摩会没有不成功的、长势没有不好的、产量没有不高的”,这是近些年形形色色的观摩会的奇葩之处。无奈的是,观摩会作为一种市场行为,观摩结果的真实性完全依靠企业和商家自律,行政监管在这方面近乎空白,法律上目前也没有相关条文进行约束。李小龙认为,为了眼前蝇头小利而昧着良心干事情,这样的买卖很难长久。